家具甲醛问题的全面解读
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家具中的甲醛问题愈发受到重视。
甲醛作为家具中主要的污染源,主要存在于粘合剂中。在人造板材的制作过程中,如刨花板、密度板、胶合板等,木材被处理成木屑后加入粘合剂,经高温挤压加工成板材,而甲醛就藏身于粘合剂里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粘合性、能加强板材硬度、防虫防腐且价格便宜,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成为了人造板材的常用原材料。
虽然板材中含甲醛这一现象普遍存在,但并非一听到就需惊慌失措。只要甲醛释放量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,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相对较小。目前,我国现行的强制性环保标准是 E1 级,而部分厂家宣传的 E0 级环保标准则多见于日本及欧洲部分国家。
需要注意的是,即便板材的环保级别越高含甲醛量越少,但在使用时仍需考虑数量。因为房屋空间有限,若大量使用板材,甲醛释放量的叠加仍可能导致超标。例如,在一个较小的卧室中,过多使用含甲醛的板材制作家具,就可能使室内甲醛浓度升高。
为了降低家具甲醛超标的风险,消费者在购买前应选择口碑良好的大品牌,并要求商家出示相关环保证书。购买后,在入住新房前要保持通风,还可向专业的除醛机构求助,检测甲醛释放量并采取专业除醛措施。然而,当前市场上的除甲醛机构质量参差不齐,消费者在选择时务必深入了解其资质、口碑和服务质量。
比如,可以通过查看机构的营业执照、相关资质证书,了解其过往的服务案例和客户评价,或者向已经使用过相关服务的朋友咨询经验,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。
总之,面对家具中的甲醛问题,消费者需保持警惕,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,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。